阿斯伯格1944年发表论文,首次记录某类儿童患者存在非语言交流障碍症状。1981年,英国精神病学者洛娜·温提出“自闭症”概念,把阿斯伯格的发现归为自闭症一类,命名为“阿斯伯格综合征”。这类患者难以向他人表达情感和需求,也难以理解对方思想,有社交障碍,一般没有智力发育迟缓现象。
阿斯伯格生前并非纳粹党成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斯伯格继续医疗生涯,常呼吁帮助残障儿童融入社会。他1980年在维也纳大学发表就职演说时,自述曾因拒绝向纳粹交出儿童患者而遭德国秘密警察盖世太保通缉。阿斯伯格时年74岁,同年10月去世。
切赫研究阿斯伯格生前诊断资料后发现,他对被送去“安乐死”诊所的儿童患者病况评估措辞严苛,比如用“退化个性”之类词语形容患者,忽略社会或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他自己说过,他的世界观和纳粹党没多大不同。”
德新社报道,德语国家历史学界近年来开始尝试揭开阿斯伯格的真实面目,但在英语国家学界眼中,阿斯伯格仍维持“庇护儿童免于纳粹残害”的正面形象。
对切赫的发现,英国全国自闭症协会下属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卡萝尔·波维发表回应声明:“任何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人都不该感到被那段令人困扰的历史玷污。我们预计这些发现会在全英70万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属群体中引起广泛讨论,尤其是那些被诊断归类为‘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中国残联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说,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有研究机构推测,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比率约为1%,由此推算,0至14岁孤独症儿童的数量可能超过200万。孤独症儿童(南方)康复基地的康复特色是在常规的训练课程外,还将根据每名患者的情况个性化定制训练方案。
《2016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我国接受精准康复服务的62.6万精神残疾人中,有1.8万0至6岁孤独症儿童及1.4万7至17岁孤独症儿童得到沟通及适应训练、支持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