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今日送一份礼物给人,对方虽然嘴巴上说:「不用这么客气,不要啦,不好意思。」,可从他上扬的嘴角、笑眯眯的眼睛、乃至伸长的手臂,都清楚表示他很喜欢这份礼物,最好赶快送到他手上,所以察言观色,让我们即使在对方心中想法和实际行动不一致时,也能进退得宜,这种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才能,帮助我们从别人视点动身,进而推测别人行为表现,应是培育社会技巧、开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柱石,问题是有些孩子如自闭儿,如同天生就缺少这像才能,而被外界认为活在自己的国际中,不过,许多白话不错的高功用自闭儿在面临相关测验时,分数与一般孩子相似,反而功用较低者,有着显着落差,这是否代表心智理论与言语才能有绝对关系?又或许,并非如此,还有其它考虑因素,能当作代偿办法加以练习?
意大利杜林大学(University of Turin)认知科学中心和英国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特规划一非白话版心智理论的测验作业-过错信念工作,内容大致如下:第一个测验-2位研究人员包括施测者和交流者、受试孩提先共处于房间内,施测者把糖块放在两个相同盒子中的其间一个,然后趁交流者走出房间时,把盒子换过来,比及交流者回来房间,施测者就会问询他「糖块在哪个盒子?」由于他并不知道盒子被换过了,所以答案就会是错的,这时施测者会反过来问询受试孩提「哪个才是对的?」,而他们应该不受交流者影响,指出正确答案;第二个测验--施测者在其它二人面前把盒子换位置,然后相同先问交流者「糖块在哪个盒子?」,这次由于看到盒子被换了,所以答案会是对的,接着再问受试孩提,此时他们必须了解交流者的答案不一定永远都是错的,而指出正确盒子。
从结果来看,低功用自闭儿之表现不管是比起特别言语受损孩提、或控制组,都是落于人后,其实,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许多的共享式注意力、及观察非白话社交头绪,这正好都是他们极度短缺的,难怪无法跟随施测者放糖块或变换盒子的动作,不过有一点令人兴奋的是,虽然许多依据显示心智理论才能与言语密不可分,但从特别言语受损孩提与一般孩子差不多之得分,或许透露出就算言语才能缺乏,从其它肢体言语、眼神、表情之交谈互动,依然能够培育解读别人心意之才能。
故若自闭儿功用较差,言语尚未开展出来,家长或许可以稍微转移焦点,想想其它交流方式,并多多发明互动时机,搞不好相辅相成之下,孩子心智理论才能向上生长,言语也跟着有所突破。